拜讀《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最近拜讀了杜正勝的論文《中國是怎麼形成的》。這是一篇相當精彩有深度的論文,值得一讀,我把下載網址放在留言區,大家可以自行利用。

《中國是怎麼形成的》有一小段滿有意思的,我截圖起來,與我在寒假尾聲時觀察到的現象做個對照,那就更有趣了。

我前幾天一個非假日去竹山紫南宮,信徒還是非常多,十之八九應該是為了求錢母而去的。這是我第一次到紫南宮,廟比我原先預想的還小間,倒是廟外的商圈與停車場,比廟本身大上好幾倍。真難想像春節期間,在廣大的停車場滿位的情況下,這麼小的一間土地公廟是怎麼消化數量驚人的求財信眾。

我們過去的道德教育採用儒家思想那一套。儒家思想推崇安貧樂道的人生觀,鼓勵人們將全部的時間與精力用來提升自己的品德,而非追求財富,因為努力賺錢錢會妨礙一個人提升道德。孔子的學生當中,最著名的窮光蛋首推顏回,我們小時候就知道他的財務狀況糟糕至極,住在貧民窟,每天從飲食攝取的營養與熱量都低到難以維持日常活動,導致他的健康狀況欠佳,年紀輕輕就滿頭白髮,死時年僅三十九歲。但讀完整部《論語》,我們發現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之一,也首推顏回。顏回在孔門十哲當中,德行排名第一,當顏回英年早逝時,孔子悲痛地仰天哭號「天喪予!」可知將物質欲望降到最低,全心追求至真道德的顏回,最受孔子稱許激賞。在孔子被政治力封聖,儒家成為主宰中國學術思想界的唯一真理後,最受孔子喜愛的顏回,順勢被奉為讀書人的生活榜樣。一個正人君子,不應想著錢財,哪怕只有一丁點都是俗不可耐,會汙染自己的品行,更會阻礙對正道的修習,這就讓讀書人不好意思與人談發財致富。

矛盾的是,儒家思想下的中國人,無論有沒有讀過書,幾乎少有人對財富心如止水,沒有想望。讀書人讀了一輩子要人安貧樂道的書,卻總是不安於貧,不樂於道。知識分子不屑,也不能營商賺錢,便把當官當成發財的唯一途徑,以至於中國歷代官員貪污的情況一直很嚴重,無法消減。中國人沒被顏回簞食瓢飲不改其志的精神感動到,反而被他因貧窮而羸弱死的結局嚇到,完全不想跟他一樣。知識分子尚且不受儒書束縛,大肆追求財富,沒讀過書的平民滿腦子發大財,當然就很合理了。於是整個民族都精神分裂,嘴巴說人應該拋棄物慾,追尋聖人至道,手腳則忙著發家致富,讓自己財務自由。多神的宗教信仰中,以中國民間信仰的財神最多樣,武財神還不只一位,也是這種精神分裂現象的反應;讀書人拜過孔廟後轉身再拜財神廟,我好像沒聽過有人反省是不是哪裡怪怪的,人人都習以為常。

讀到杜正勝的《中國是怎麼形成的》描述的儒學大本營鄒魯之地,人民經商賺錢的狠勁絲毫不輸其他地方的人,我就笑了。口嫌體正直,通常是口嫌最大聲的人,身體比不嫌的人更正直,因為被嫌的事情往往陳義過度高遠,既難以做到,仔細思考後也能發現根本沒必要去做。於是顏回過的那種生活,被中國人封印在書上,當故事看就好,該賺的錢,中國人可是一毛都不放過。

我認為台灣人不用再那麼假掰,就大大方方承認自己愛錢,並且認認真真賺取任何合法的錢,有那個時間仇富,還不如想辦法讓自己致富。一個多數人都能過著富裕生活的國家,才有財力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長照2.0);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育兒津貼)的大同世界。

大家想嘛,顏回有能力捐款救助土耳其地震災民嗎?

論文下載網址在這裡:https://www1.ihp.sinica.edu.tw/....../Disqu....../115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WWW1.IHP.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資料來源:莊河伯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莊河伯

莊河伯
趺坐絕岬涵宏器,五車經史耕桃李。騁遊童園已忘齡,望海一笑夫子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