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六年改過西曆的元旦

今天是除夕。我的很多朋友都去了日本,聽說這兩天東京的羽田機場人滿為患,說台語的比說日語的還多。日本的新年只過元旦,春節期間對日本人來說只是平常日子。所以,台灣人在東京過春節,基本上感覺不到任何「年味」。

想祈求神明保佑一年平安的,很多台灣的觀光客會去橫濱、神戶、長崎中華街的關帝廟和媽祖廟。聽說有一些日本的傳統神社,為了滿足台灣觀光客的需求,把新年第一次參拜神社的「初詣」延長到了春節期間。甚至有人在網上呼籲,希望日本也恢復過春節的習慣,這樣就可以過兩次新年、大家也可以多休息幾天。

其實,日本到江戶時代為止,一直使用陰曆,也過的是春節。到了明治六年(1873年)才突然改為過西曆的元旦。原因有兩個,表面上的理由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積極引進西方文化,認為在曆法上和西方接軌,有助於日本社會的進步。

但真正的理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政府沒有錢了。明治維新以後,新政府採用了歐美的公務員制度,每個月要按時給公務員發薪水,但收稅制度還沒有完善,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而且,按照傳統的曆法,明治六年有「閏月」,全年要付給公務員13個月的薪水。政府想少付一個月薪水,於是就想出了改採西洋曆法的主意。日本政府在明治五年11月9日,發佈太政官令告知全國,從明治六年開始,採用新曆法。「以後只過元旦,不過春節了」。

要知道,明治六年的元旦,是明治五年的12月3日。也就是說,從政策公布到實施,只有大約3個星期的時間。於是,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混亂。

明治五年的12月其實只有兩天,是日本歷史上最短的一個月,就這樣,12月3日也就變成了1月1日。後來,公務員們在1月底領了1月份的薪水,12月雖然工作了兩天,但是薪水沒有被計算進去,政府混水摸魚地又少付了兩天的薪水。

據史書記載,當時社會上反彈最強烈的,並不是公務員,而是那些印刷年曆的業者。政府宣布改曆的時候,他們已經把第二年的年曆都印好了,但一本都賣不出去、血本無歸。後來政府也沒有給他們賠償。

日本要一直到1890年才開始實施第一次選舉。在還沒有選票監督的時代,政府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今後,隨著日台交流更加緊密,說不定過春節的文化和喜慶的氣氛,在日本也能體驗到。

祝朋友們新春愉快

#矢板明夫

圖為橫濱中華街舉辦的慶祝春節的活動。

 

< 資料來源:矢板明夫俱樂部 Yaita Akio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矢板明夫

矢板明夫
日本栃木縣矢板市人,生於中國天津市,現為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