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的四種解釋

 

最近看到新竹媽媽講林智堅政績的好話,受到高陣營的攻擊,甚至她的用語「十七里海岸」,都拿來批判她不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是由幕僚發出來的刻意操作。

邏輯上更弔詭的是,在這個陣營有人肉搜這個媽媽然後說要公布她的住址跟照片。理論上知道這些資訊,應該不是拿來做這種網路上隱私恐怖攻擊行為,而是要澄清這的確是個普通的公民。

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反正你也不敢?」說我因為這句話,吃了一片有毒的夾竹桃葉子。好像有臉書的朋友在下面留言說吃一片不會死,要吃一大堆才會產生作用,彷彿覺得我沒有因夾竹桃葉子死亡是件遺憾的事情。

同學說了一句:反正你也不敢,為了逞英雄,我就拔下一片葉子把它吃掉。太過勇敢會變成魯莽,魯莽往往會帶來災害。

勇氣是行動的開始,邁向幸福的第一步,無論是行動追求喜歡的女生,冒險做一份嶄新的工作,否定自我、拋棄過去的習慣,還是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都需要勇氣,勇氣對於幸福的生活是絕對不可或缺。

勇氣的第一種解釋是上戰場的士兵:他們克服內心的恐懼為了自己的國家不惜犧牲性命,奮勇殺敵。

勇氣的第二種解釋是卡繆做自己的勇氣,卡繆說:與眾不同,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這只是意味著有足夠的勇氣做自己。

勇氣的第三種解釋是康德的有勇氣善用自己的理智,勇氣是思考,他的名言:有勇氣善用自己的理智,這句話是啟蒙運動的座右銘。

對於尼采來說,勇氣跟殘忍差不多,是對自己的殘忍,像皮鞭那樣的鞭打自己,勇氣是使我們能夠忍受不可避免痛苦的力量。人是最勇敢的動物,這是人類跟動物最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勇氣戰勝所有的動物。勇敢的人必須始終承擔責任,即使到了對自己殘忍的地步。

在後英雄的自由社會中,勇氣通常被視為純粹的私事,這些存在電影上遙不可及的行為跟一般人是沒有關係。但漢娜·鄂蘭認為勇氣是政治上的主要美德,尤其是在民主國家。 對於漢娜·鄂蘭來說,公共領域中的行動需要不同層面的勇氣。我們必須勇敢地離開私人領域的安全,冒險進入公共政治空間。

勇氣的第四種解釋就是在自己的認知上勇敢發表不同的看法,可能是地方爸爸或地方媽媽,可能是像翁達瑞等人那樣的傑出教授。每個人都應該要有這種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以為在這個世界,正義一定可以戰勝邪惡,西方的價值自然而然就可以消滅俄羅斯或中國那樣專制獨裁奴役人民的邪惡思想,台灣一定可以永久安全,維持現狀。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