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斐陶斐,會員不是我

 

  這禮拜上政大歷史研究所「當代中國史學專題討論課」,講題為「論文書寫的基本要求」,這是我每一門課第二周都會安排的課程,或兩節,或三節,視課程而定,即三學分或兩學分的課。

  論文書寫的基本要求從紙張講起,天地內外空幾公分,內文字11 pt,固定行距19.85 pt (0.7 cm),各節標題前後空14.2 pt (0.5cm),Chicago和APA基本格式,西文論文篇名和書名號怎麼標示,漢語論文和書名號如何標示,夾角引文和獨立引文的寫法,引注的方式,說明注和資料注,各階標題的樣式訂定 (不能用個別改變字體、加大字級的土法煉鋼方式),自動編目次的做法,首頁和奇偶數頁眉的設定,目次、圖次、表次之前用 Roman 數字編頁,本文以後用阿拉伯數字編頁,注腳和參考書目的寫法,以及各種族繁不及備載的學術論文基本規範。不教而殺謂之虐,我假設修課的同學都不會寫學術論文,重頭教起,我教的我負責,不會推給其他老師,也不會責怪同學連基本的論文書寫都不懂。學生不懂老師就要教,這是乞講堂的基本責任。

  因為近日高虹安的博士論文事件,今年上課特別提到本文未加注的文獻不可以列在參考書目,這是人文學科期刊論文審查的外部形式,如果內文沒有加注的文獻放在參考書目,期刊編輯可以用形式審查或行政審查的方式,以造假的理由不送審,直接退稿。高虹安三次加工的博士論文參考書目64,沒有在本文中加注,就學術論文規範而言是不合格的。臨時補的參考書目64,期刊名稱忘記改為 Italic,不符論文基本規範,已經寫過博士論文的人不應該犯這種基本錯誤。至於四年前 2018 年通過的博士論文,辛辛納提大學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為何可以允許高虹安二次、三次加工,我不了解辛大規範,不敢置喙。但就我所了解的,台灣各大學好像不允許已經上線的碩、博士論文抽換或二次加工。台灣繳交碩、博士論文要求上傳PDF檔,無法二次加工修改,只能抽換。可能部分學校可以接受某些特別的因素,經合法行政程序,允許已取得學位的碩、博士上網抽換論文,這部分我不是很了解。

  合寫的期刊論文或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必須簽署同意書,才能寫進學位論文,否則必須加注,當成其他學者的論文看待,不能當成自己的創見。

  適巧小兒彭博年紀與高虹安接近,高虹安1984年出生,彭博1987年出生;高虹安2018年取得博士學位,彭博2020年取得博士學位,宜為相當接近的對照組。更巧合的是彭博碩士班畢業時同樣是斐陶斐會員,兩人的求學歷程有點類似,雖然彭博讀的是東海大學和澳洲墨爾本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彭博的博士論文有一章在取得學位之前已通過 Functional Ecology 論文審查 (10/12/2019),共同作者有八位,墨爾本大學規定必須取得其他七位共同作者的同意書,才能將期刊論文的內容寫進博士論文。附圖1的8個欄位,前7欄是7位共同作者分別簽署的同意書,第8欄是彭博與指導教授共同簽署的聲明,我貼出來的是第1欄共同指導教授 (共同作者欄第一位) Devi Stuart-Fox 簽名的同意書,其他6分就不一一貼出了。這分同意書同時註明彭博對該期刊論文的貢獻度必須超過50%方可使用,這分同意書註明彭博的貢獻度為78%。附圖2為第8欄彭博與指導教授共同簽署的聲明。

  這些都是博士論文的基本要求,有關本文和參考書目的關係,是高虹安必須解釋清楚的。至於高虹安參考書目64有4位共同作者,高虹安如果要釋疑,必須取得其他三位共同作者的簽名同意書。

  學術論文並非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事,最簡單的方式是拿出證據來。我希望我的學生不會犯這些錯誤,在學術養成教育中遵守基本的規範。

彭博在斐陶斐榮譽會員的名單裡,證書和徽章不知擱哪兒了,反正不能吃,也不能換錢。

< 資料來源:吳鳴(彭明輝)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