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巨星

序莊萬壽教授《台灣精神-台灣生存之根》

年少時代的他,喜歡仰觀滿天星斗,酷好天文,參加人造衛星觀測隊。

他,也喜歡地理,時常獨自繪製地圖。

他,也愛畫圖,時常隨筆塗畫。

他,初三時代,就著手寫新詩,堪稱一位善感文青。

但是長大之後,他並沒有成為天文學家、美術家,也沒有當專職的地理學家,他卻成為知名的文史學家。

他長期研究中國上古諸子、六朝思想,出版許多具批判精神的著作,並涉及近代中國、台灣、東亞的歷史文化與海洋文化的專題。他後來致力於漢學的本土化及台灣文化思想的論述。

他對古籍漢學的深邃造詣,奠基於他的「文青」時代,他回憶說:「高工國文張世漢老師看上我,特別用心教我一人,古文作詩填詞,也鼓勵我寫白話詩。一進入師大國文系所,一個保守古典天地, 我即如魚得水, 發表不少古文駢文詩詞, 在那個的年代, 這些古文體寫作能力被認為學生程度好壞的標竿。確實古文造詣,才能讀通龎大漢字古籍。 社會、大學 都是尊孔儒, 深受五四三〇年代影響,當時我主張白話 ,但不反對文言文。」

他雖研究中國古籍漢學,但是不像台灣許多從事中國古籍漢學研究的人,往往在浸漬於中文古籍之後,就「醬」在其中,建立不起現代性的價值,在國家認同上,也跳不出大中國的框架。誠如彭明敏教授對他的形容,說他「是難得少數精研中國古學而不為中國古學所惑的學者。他精通中國古籍文典,卻能以現代社會的價值、現代國家的觀點,並立足於台灣的主體,來加以剖析批判。」

他,也喜歡攝影,但是他的鏡頭,不止於風花雪月,他更愛捕捉「人間困苦情」。我曾看過他跟蹤乞丐攝影,記錄行乞者的心酸鏡頭,使我看得悲從中來。他更喜愛捕捉歷史鏡頭,有重大事件發生,他趕到現場觀察、拍攝,那是要有歷史意識的人,才能感受到進行中的時事是將來重要的歷史。拙著《台灣史100件大事》中的「中壢事件」的照片,就是他提供的,那是當年他在中壢警察局前面現場拍攝的。

他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他這種同情弱勢者、關心被壓迫者的精神,可能承傳自他的尊翁–一位1920年代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的左翼人士。

因此他從小嚮往社會主義,曾經崇拜毛澤東,也曾經寄望共產革命。他,這位自命為「工人之子」,回憶說:

「從懂事開始到三十多歲反蔣親共,舒緩心中的鬱卒心情,當時常把心情化成詩,仰慕中共和毛的詩,约有五十多首,寫在白紙和紙片上。」

然而激情過後,他的學思畢竟能歸循理性。他說「中國文化大革命與中壢事件之後,看透中共權力鬥爭的慘烈,也看到台灣民主的曙光,醒悟台灣要靠自己來爭取自由民主,徹底拋棄對中國與共產黨的幻想。」

這位「從毛派走回台灣」的台灣良心學者,就是莊萬壽教授。

莊教授一向批判中華民族主義,天朝封建思想與文化霸權(但他並非「逢中必反」,他欣賞道家莊子的自由主義與自然生態思想)。尤其台灣民主運動崛起後,莊教授由漢學轉向台灣研究,論述臺灣族群、原住民的思想、歷史、文化與教育。更致力於思想的啟蒙與本土精神的傳播。

他曾主持師大「人文中心」,注入台灣文史內涵,發起編撰《台灣文化事典》。籌設師大的台文研究所,以及長榮大學的台灣研究所,致力於建立「台灣學」。至於領導台灣教授協會,以及參與民主文教運動,多不勝舉。

他是我學術思想的導師,社運活動並肩作戰的戰友!他對我的照顧,更令我沒齒難忘!

去年起,莊教授創設「台灣精神獎」,獎勵五十歲以下的青壯年發揮「台灣精神」。何謂「台灣精神」?請看莊老師這本巨著,已有詳細論列。

我很榮幸,也很惶恐,以學生之輩蒙老師指派來寫「序」,實在不敢當!

想起莊老師年少時在台北仍可仰觀滿天星斗,現在台北天空的星斗已不復可見。但是我仰望台灣的文化界、學術界、思想界、教育界的天空,莊教授是一顆閃閃發亮的巨星。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