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寶與淘金

報載,七十歲罹癌化療中的鄒族安姓老翁,在台東知本依法申請開挖疑埋有兩公噸黃金的海岸砂地,雖被當地原住民以傳統領域為由阻擋,但他仍趕在申請時限截止前恢復開挖。報載他們挖到十二‧三公尺時,還出現鋁梯、石板、木板等人造物,認為這是前人挖掘過的痕跡。再下挖到十五公尺深,一定會有所獲(他曾雇人進行金屬探測,發現十五公尺深有金屬反應),已經向國產署再遞申請,要繼續挖掘。

台灣在二戰結束後,就不斷有日軍撤退前埋藏千億財寶的傳說,從南往北算起,屏東縣崁頂鄉台糖後壁厝農場,就曾傳出日軍埋藏財寶;到了高雄,選舉時大喊「高雄發大財」的韓國瑜,也想在「壽山挖寶」;台南秋茂園也有價值高達九千億寶藏的傳聞。到了中部,包括前台中縣太平鄉頭汴坑、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姑姑山,都有寶藏傳說。繼續北上,台北博愛特區邊也曾開挖到十八公尺深,歷時半年,一無所獲;連基隆大武崙砲臺,也有人企圖破壞古蹟挖寶。台灣尋寶人幾乎把日軍的防禦建物都翻遍了。

其實,與其僅憑傳說尋寶,不如依礦務局的調查去「淘金」。台灣除金瓜石、九份、牡丹坑地區的黃金已羅掘俱窮之外,還有宜蘭縣蘇澳鎮九股山、太白山、東澳、銅山;以及花蓮縣秀林鄉屏風山、奇美、立霧溪、和平溪;或南投縣信義鄉卓社大山東峰、秀姑巒山、八通關以及高屏地區的荖濃溪等地還有砂金,尋寶人不妨去試試運氣,也許還有機會,筆者的陳姓友人就曾在立霧溪出口採取沙石並淘洗砂金。

(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台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道勇

李道勇
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