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缺失是TMD最大「硬傷」

台灣許多媒體姓中國共產黨的「黨」,早已不是新聞,更別說,許多號稱「資深媒體人」的所謂「意見領袖」,常常拋棄智商與常識,說些詭異言論來動搖臺灣人的信心,更是司空見慣!比如說,這兩天資深媒體人羅友志的騙局說

這些媒體人該慶幸此時不是老蔣時代,否則,一頂為匪宣傳的帽子蓋下來,「以槍斃可也」的批文下,六張犁又要增添幾許孤墳了。

圖片來源:蕭瑩燈臉書專頁提供

把極端意見不斷放送,映證媒體敗壞顯相

對內行人來說,這些媒體的操弄手法一點都不希奇:打著「維護民意多樣性」的理想口號,只要找到一位願意露面的人,就可以把極端意見炒作成主流民意。一般大眾永遠不知道,依照比例原則,一則這種報導,必須搭配九千九百九十九則相反意見的呈現,才能反映真實民意。

然而,在後真相時代,先標舉一個無比理想的口號,再藉之進行民意操弄,已經成為各種團體的顯學了。

於是我們看到,媒體總是喜歡訪問一直出餿主意、離開教科書就束手無策的醫界大老(在不該普篩的時候提倡普篩等等),或者引用根本不在台灣的馬華醫師對本地指指點點的意見,也有人更愛放棄醫師專業、轉成旅遊業者的奇特看法(最糟的是,他提供的旅遊資訊往往品質不佳)。

等而下之的是,引用一直測不準、印度「神童」阿南德預言的媒體。(究竟神在哪?說出來聽聽好嗎?)

精神科三寶努力獻藝

至於從疫情起點就一直大放厥詞的精神科醫師界三寶,他們每次發表的意見,總是比博恩好笑一萬倍,但卻永遠都是媒體最愛的言論。對年事漸長的本文作者、用最大善意看待別人已經成為常態的我來說,也不得不懷疑,他們是不是另有津貼?

醫學的領域極為廣闊,並不是掛著醫師頭銜,就值得信任。精神科醫師老是針對防疫指指點點,是否妥適?媒體老是放大他們的意見,是否違背了媒體該有的職業道德?

可惜,這類思考離閱聽大眾實在太遠,台灣就成了非常容易恐慌的社會。必須說,台灣社會到現在還未崩潰,也許是奇蹟,也許是因為台灣人早已看穿這些把戲。

或許有人會說:陳時中部長是牙醫出身,他也不具備公衛與感染的專業啊,為何他可以擔任指揮官,且獲得民眾信任?

因為陳部長不是只有他個人,由張上淳、羅一鈞、莊人祥、李秉穎顧問,世界一流公衛專家陳建仁專業支持組成的專家團隊,已經是台灣、甚至全世界一等一的公衛專家團隊,陳部長只是綜合他們的意見,然後決斷行政事務的方向。那些精神科醫師有同樣的專業意見支持嗎?

雙北市長果真是放爛兄弟

更糟的是,全台疫情最嚴重的雙北市政府的應對。

對轄內確診人數居高不下、卻支持度超高、媒體無負評的新北侯市長來說,宣示種種牴觸中央政策的想法,也許真的是他累積政治資本的方法;但媒體報導內容之偏愛他,只有兩種可能:一、新北市的媒體預算超充足;二、警察出身的他,真的掌握了很多媒體大亨的暗黑面,使得媒體不敢輕易得罪他!

總之,對未來的歷史學家而言,這位任內無啥建樹的平庸政客,卻能成為媒體寵兒,足以成為是台灣史的謎團之一吧?

另一個極端是台北柯市長。

身為六都首長支持度最低者,不好好思考如何挽回民心?卻放棄治療地認為,只要有聲量就是好事,以至於不斷發表各種毫無根據的疫情預言,妄圖激起支持者的熱情,同時騙到更多支持者。

柯市長最新的預言是:「年底400萬人確診、16萬人住院、4萬死亡」。依照Omicron 的感染率與死亡率,就算將預估條件放寬到底,很多人的看法是,柯市長的數字多加了個0!

然而,柯市長卻可以毫不負責地說出這個數字,媒體也可以毫不檢驗地傳播這個訊息;至於之後台灣社會因此必須付出的成本,他們根本毫無愧色!

同一天,實際擔負台北防疫工作的副市長黃珊珊加碼預測,「台北市5月初確診破萬、月中飆到單日10萬例」!

對於心智正常的人來說,如果坐在黃珊珊的位置,也真的相信那個預估數字,第一反應該是「如何用各種可能的行政手段,降低這個數字」,而不是在媒體上恫嚇自己的選民。從這個角度看,黃珊珊副市長欠缺的是人味。悲哀的是,這種欠缺常常出現在民眾黨人的言行中,無論是蔡壁如擔任立委後的言行,或者是幾位發言人表現出對柯市長的諂媚與對一般人的傲慢。

有些人原本對賴香伶委員還有些期待,但經過「誰的狗」事件,以及對帶職參選的昨是今非說法,也許證明了,台灣這些所謂的「進步團體」完全不值得期待的現況!

在此,必須武斷地說,或許欠缺人性就是台灣民眾認清柯市長與TMD的起點。眾多被柯稱為牛鬼蛇神的宣傳大將,當初為柯塑造的形象,已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言與荒唐行為中折損殆盡。年底的選舉,或許我們可以看到曾經的輝煌是如何脆弱地崩塌。

附帶一提,身為「反共不反中,到頭一場空」倡議者的本文作者,對匪區新詞自然無比厭惡;但為了凸顯柯市長老是沿用匪區名詞當作自創口號的毫無創意行為,於是本文標題採用「硬傷」當對比,望周知!

 

作者為爵士樂評人,政治觀察者。有資訊焦慮症,喜歡收集並閱讀大量資料。目前主要擔任幾處音樂講堂講者,同時也持續觀察台灣前途與世界變化。

 

< 資料來源:思想坦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