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立陶宛,但絕對不能忘記共產黨的殘暴

永遠要記起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歷史教訓

 

俄國的俄羅斯化與中國對西藏與內蒙古的漢化非常相似,立陶宛被共產黨整得非常悽慘,對世人而言是一個慘痛痛的教訓。圖/1989.8.23立陶宛參與波羅的海之路的示威人群,即知名的自由人鍊。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俄國的俄羅斯化與中國對西藏與內蒙古的漢化非常相似,立陶宛被共產黨整得非常悽慘,對世人而言是一個慘痛痛的教訓。圖/1989.8.23立陶宛參與波羅的海之路的示威人群,即知名的自由人鍊。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立陶宛( Lietuva)將於7月底贈予台灣AZ疫苗兩萬劑,而且台灣將來會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台灣人在聽到這些消息之後,莫不高興無比。立陶宛到底是屬於歐洲的那一個部分呢?這就有不同的看法,聯合國將之分類為北歐,但也有將之歸類於東歐、中東歐的。

從歷史的發展觀點來看,跟立陶宛的歷史最有關係的國家是波蘭、瑞典、德國與俄國。

一、立陶宛的古代史

立陶宛的歷史很長,立陶宛的國名在歷史的文書上出現,是在1009年的事情。立陶宛歷經先史、中世、近世的時代。立陶宛的建國日是7月6日。因為1263年7月6日,明道加斯(Mindaugas)被加冕成為國王。

在14世紀的末期,立陶宛大公國是歐洲當時最大的國家,它的領土包括了現在的白俄羅斯全區、烏克蘭全區、波蘭的一部分與俄國的一部分。

1385年的時候,立陶宛大公Logalla與波蘭女王Jadwiga Andegawensgaz結婚,而兼波蘭國王。後來就形成波蘭.立陶宛同盟(Unia Polska-litewska),在後來的歷史發展當中,立陶宛的制度改革因為Radziwiff家的反對而遲延,整個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最後被周邊的國家加以分割而走上解體。

二、被分割的立陶宛與俄羅斯化政策  

1655年至1661年的北方戰爭(Northern War),立陶宛的領土與經濟被瑞典軍隊破壞。在立陶宛要走上復興的前夕,大北方戰爭(英:Great Northem War)再度爆發,立陶宛再度荒廢,因為戰爭、疫病、飢餓而使立陶宛喪失了40%的人口。而周邊國家,尤其俄國對立陶宛的影響力就大增。由於立陶宛的貴族拒絕改革,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大公國三個國家就在1772年第一次分割波蘭.立陶宛。1792年進行第二次分割,1795進行第三次分割。於是,波蘭.立陶宛共和國解體。

現在立陶宛的的領土大部分都是因為分割而成為俄羅斯帝國領土的部分。儘管立陶宛被加以分割,但是他們在1831年11月武裝起義,在1863年11月武裝起義,但是都失敗了。俄國人就在立陶宛推動俄羅斯化政策。

俄國於1840年廢除立陶宛大公國的法規,1865年起禁止立陶宛語出版品,此外還關閉數個文化設施與教育機關,並在俄羅斯帝國的領域內,把立陶宛地區改歸屬於被稱為北西地區的地方。但因有許多人走私立陶宛語的書籍,以及在家庭內部秘密推行立陶宛文化的教育,俄羅斯化的效果不彰。西門納斯·道坎塔斯等人推動立陶宛民族復興,試圖脫離俄羅斯與波蘭的影響,從波蘭.立陶宛聯邦以前的古代立陶宛歷史、語言與文化逐步建構立陶宛獨立的民族意識。

1877年〜1878年,俄土戰爭後,沙俄與德國的關係惡化,亞歷山大二世接受其將領的建議在西部邊境(立陶宛境內)建造考那斯要塞(Kaunas),做為第一線的大型防禦工事。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立陶宛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爆發,立陶宛就成為東部戰線的戰場。1917年11月,俄國革命爆發,以列寧為領導人的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就在1918年2月16日,於俄國革命的影響所及之下,立陶宛委員會宣布立陶宛獨立。一開始的時候,是以立陶宛王國的身分獨立的,這是德意志帝國所計畫的泛歐洲主義的一環。後來,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立陶宛就成為立陶宛第一共和國。

立陶宛後來因爲波蘭與德國的關係,立陶宛就以Kaunas為臨時首都,採取議會制民主主義。但因為1926年的軍事政變,立陶宛成為以Antanas Smetona為總統的權威主義體制。


1926年的軍事政變,立陶宛成為以Antanas Smetona(前排中)為總統的權威主義體制。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立陶宛

1939年8月,納粹德國與史達林治下的蘇聯締結「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兩國在秘密協定書當中,約定要將波羅的海三小國與東歐加以分割。1940年6月,立陶宛被蘇聯侵攻。隔年,德軍開始攻擊蘇聯,立陶宛在德蘇戰爭的末期,就被置於德軍的佔領之下。

1944年,蘇聯軍再次反攻,立陶宛就成為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而被編入蘇聯當中。1944年至1952年,大約有10萬個游擊隊與蘇聯對抗、戰鬥(他們被稱為森林的兄弟們),其中約有三萬個游擊士兵與其援助者被殺,其他很多被捕,被強迫流放至西伯利亞的古拉格(GULAG)。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合起來有78萬個住民在立陶宛被殺害。

五、史達林的統治

俄國在史達林掌握實權之後,史達林在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國境推動軍備的擴充。蘇聯於1939年9月28日與愛沙尼簽訂互助條約。立陶宛簽訂同樣內容的條約。在1940年6月,蘇聯軍隊佔領塔林,愛沙尼亞總統解散共和國政府。透過公民投票而選出的愛沙尼亞共產黨政府最初所做的事就是加入蘇維埃聯邦。拉脫維亞、立陶宛也是經過相同的程序加入蘇維埃聯邦。

在1940年夏天至1941年的夏天,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國民歷經了「恐怖的一年」。本來的共和國政府之關係人員的肅清正式開始。不只是政府的相關人士,一般市民也遭受肅清。人們沒有什麼罪狀就被貼上「資產階級」、「反蘇維埃思想」、「叛亂國家」等的標籤而被沒收一切財產,並被放逐至西伯利亞。被迫離開祖國的人,其人數是令人恐怖的。拉脫維亞在一年當中,有三萬五千人被迫驅逐,這占據了其人口的2%。如過將拉脫維亞比做美國的話,等於是有300萬人被流放。愛沙尼亞有一天的一個晚上,消失了11000人。在當時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就在人們所沒有注意的地方,發生了更可怕的事,而這些最近已經一點一滴的明朗起來了。

俄國為波羅的海三小國帶來了什麼?1945年蘇維埃再一次完全占領了波羅的海三小國。波羅的海三小國再一次恢復社會主義政權。因為戰災而被破壞的波羅的海三小國開始復興。單是戰火、強制遷移、難民的逃脫等因素使得波羅的海三小國的人口減少至悲慘的程度。從1939年到1945年之間的六年當中,愛沙尼亞失去了人口的1/4,28萬人。1944年2月立陶宛宣布獨立,隔年被編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從1947-49年實施集團農場化,當時的民族主義者與上層階層全部被強制移住西伯利亞,俄國在立陶宛實施蘇維埃化。抵抗蘇維埃化的民族主義者在1952年以前在森林地帶展開游擊活動,此已如前述。

六、戈巴契夫以後

戈巴契夫政權自1986年以後,推動Perestoica(再改革)與glasnost(資訊公開),於是在立陶宛就成立了國民運動Sąjūdis。這個運定是在蘇維埃聯邦的統治之下,指導立陶宛的獨立運動。這個運動本來是以確立立陶宛的自治為目的,後來發展成為要求獨立的運動。1990年立陶宛舉行最高會議選舉,這是1990年上旬在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所舉行的選舉。這個選舉是立陶宛最初也是最後的自由複數政黨的選舉。這個選舉的結果是Sąjūdis 派的侯選人在135個席次中獲得91席,結果在3月11日順利的推動了立陶宛獨立恢復宣言。因為立陶宛的恢復宣言,蘇聯政府就對立陶宛實施經濟封鎖,1991年1月13日KGB特殊部隊的alpha 部隊攻擊首都維利紐斯的(Vilnius)的電視鐵塔,13個市民被殺,這被稱為「流血的星期日事件」(Bloody Sunday)。針對這個事件,與聯邦政府處於對立的俄羅斯共和國的葉爾欽總統在當日表面支持立陶宛的政權。當時,世界複數的國家在國際法上否認蘇聯對立陶宛的合併,所以立陶宛宣布獨立之後,冰島首先在1991年2月4日承認立陶宛的獨立。

當時要求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有兩大問題迫在眉睫。第一個是經濟問題。波羅的海三小國都是資源貧乏的國家,沒有什麼可以特別說出的產業,而當時支持國家的農業因為農業集團化受到嚴重的打擊,要從這個打擊當中站起來恐怕要花上非常長的時間。當時人們生活最大不滿的原因是生活物質的不足,但是三小國並沒有足夠的外匯進口生活物資。在社會主義經濟當中,莫斯科一手掌握了貿易,三小國這些能夠自由處理的外匯只有一點點。

另外一個問題是波羅的海三小國自身擁有的民族問題。拉脫維亞有50%的人口是俄國人,立陶宛最少,但也有20%。這些俄國人反對三共和國的分離、獨立,他們認為如果真的要分離的話,那麼這些人要在三小國當中更製造出自己的國家。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獨立,這在所有的蘇維埃共和國聯邦當中是最早獨立的。1991年8月19日蘇聯走上崩潰。9月6日蘇聯就承認立陶宛的獨立。於許多國家就承認立陶宛的獨立。9月17日,立陶宛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一齊加入聯合國。立陶宛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不同的是,立陶宛承認留下來的俄國人的立陶宛國籍。

1991年12月25日,蘇維埃聯邦崩潰以後,蘇維埃聯邦軍隊被改成為俄羅斯聯邦軍隊,1993年8月31日,俄羅斯聯邦軍隊全部從立陶宛撤退,跟著立陶宛就與西歐各國與美國加強關係,1994年,立陶宛加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並從計劃經濟移轉至自由經濟。2004年,申請加入NATO,5月1日加入歐盟。2009年5月17日立陶宛舉行總統選舉;產生了第一位女性總。2018年7月5日加入OECD。

目前,立陶宛有292萬人口,使用歐元。立陶宛的歷史相當豐富,作者僅簡單帶過。


立陶宛首都首都維爾紐斯金融區。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七、結論

立陶宛與俄羅斯的關係,讓我們所看到的是:俄國的俄羅斯化與中國對西藏與內蒙古的漢化非常相似。台灣跟中國的關係當然與立陶宛跟俄羅斯的歷史並不能完全類比,但立陶宛被共產黨弄得非常悽慘一事,正是立陶宛要告訴世人的悲慘經驗,尤其立陶宛在歷史中經常面臨被擺佈的亡國與殖民,這是台灣人必須切記的。沒有國格的人在共產黨的擺布之下,突然會消失一大堆人,難道我們台灣人還要拋棄自己的主權去跟北京磕頭,到時讓2300萬的台灣人被發配到邊疆勞改、槍斃,讓台灣數千年來所發展出來的多元文化完全被斬斷嗎?與立陶宛的來往正是我們台灣人與世界自由民主國家站在一起,打垮共產主義的絕佳時機。

在此熱烈表明對立陶宛的感謝,並高呼台灣與立陶宛的友誼長存!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