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的「改變」敗在李登輝路線的鐵板前

敗軍之將的朱立倫又要選黨主席了。二○一六年他選過總統,輸了三百萬票,創下台灣大選差距的最高。二○一九年更慘,黨內總統初選,可憐淪為老三;敗績班班可考。屢敗屢戰,跟連阿斗一樣,厲害了。

朱立倫再戰黨主席的口號,其實只有一個,曰「改變」,「現狀一定要改變,改變才有希望」。改變?那不是抄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選舉招牌?隔了十五年,不怕臭酸?而且,拾人牙慧永遠是二流,更可能是末流。出手就低端。

這還不說,今年參選黨主席的聲明與七年前的竟然一色一樣,了無新意。一加比對,就知道冷飯熱炒;不過把「改革」換成「改變」;再來,「找回創黨的精神」改成「把中華民國贏回來」。有差嗎!七年時光的流轉、國內國外局勢的嬗替,好像視若無睹!老朱怎麼啦?老癡呆了嗎?

「改變」的意涵就是「變天」,打敗民進黨取得執政權。問題是,國民黨積弱不振,朱立倫宛如邊緣人,「改變」云云,話說得天大,自欺欺人耳。究其實,意在黨主席寶座而已。朱立席一旦得逞,真能「改變」台灣的政治版圖?說笑。

歷史確實給過國民黨一次「改變」的機會,那就是李登輝的本土化運動。解嚴之後,國民黨少數統治的黨國體制已經撐不下去了,李登輝繼蔣經國當總統,國民黨得到了一次續命的機會。李登輝不諱言他的終極目標是─國民黨「老店新開」、中華民國進入「第二共和」;走向台灣的國民黨。然而,黨國權貴大反彈,先有「新國民黨連線」出黨,後有「新黨」,再有「親民黨」,最後李登輝被連戰掃地出門;李登輝路線遂戛然告終。國民黨自我「改變」的空間,從此絕了。

李登輝真的有辜負國民黨嗎?有訪談為證。一九九六年李登輝連任成功,黨內定於一尊、權力集一身。九七年接受日本《政論》月刊古森義久的專訪,結尾談他的歷史定位,他希望自己成為「促進台灣民主、愛好自由、愛台灣人、愛中國人的人」。李登輝沒有違背國民黨的「中國」,全意打造國民黨在民主化後台灣的永續出路。

與李登輝截然相反的參照系就是馬英九。馬英九斬斷李登輝本土化政策,用黨化司法清除綠朝人馬,妄圖清洗「一邊一國」論述,從而全面接軌中國。結果呢,逼出太陽花運動,百年國民黨於是一步一步走入沒有光的所在。歷史固然不能假設,但馬英九如果繼續李登輝的本土路線,可以斷言,即使不能如李登輝所願成為台灣的「自民黨」,也不會僵斃到「改變」無門。

朱立倫高談「改革」、「改變」,從沒說清楚要「改變」什麼及「如何」改變。要「改變」、要「贏回」,說難不難,首先要贏得台灣人民的信任,「民信之也」是圭臬。李登輝逝世週年,他的金言「民之所欲,長在我心」,這就是國民黨能「改變」的本錢、鑰匙,捨此,全是囈語。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 資料來源:《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金恒煒

金恒煒
金恒煒,本籍浙江溫州,為台灣著名政治評論家、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凱達格蘭學校校長。父親是金溟若,兄長是金恆傑、金恆鑣。 金恒煒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副總編輯等職務並曾派駐美國。1986年創辦《當代雜誌》月刊,任總編輯。目前在《自由時報》撰寫〈金恒煒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