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東京奧運與中華台北正名問題

2020年東京奧運已經展開,首先要先恭喜日本政府在疫情陰霾中,仍順利開始了延宕一年的奧運賽。而台灣也在柔道項目由楊勇緯率先於7月24日已拿下一面銀牌,這更是台灣柔道奧運史上第一面獎牌,十分讓人振奮。

楊勇緯率先於7月24日拿下一面銀牌,這是台灣柔道奧運史上第一面獎牌。(路透社)
 

這次奧運會,台灣總計有68位選手參賽,共參加18個項目,分別有包括射擊、田徑、射箭、游泳、體操、自由車、桌球、馬術、拳擊、划船、輕艇、跆拳道、空手道、舉重、高爾夫、柔道、網球及羽球。是一支陣容非常龐大的隊伍,我們都很期待台灣能在奧運上繳出亮麗成績!此外,這次東奧開幕進場,有關台灣的稱謂問題,再度成為發燒話題,台灣又究竟何時才能恢復自己的名,又曾經錯過哪些機遇?

我們先回顧一下東京舉辦奧運會的歷程與艱辛。日本最早於1940獲年奧運舉辦權,主辦地點就是東京。可惜因為戰爭因素停辦,讓第一次東京奧運遲了24年。1964年日本終於成功舉辦了東京奧運,也象徵日本走出二戰的陰影,重新在國際舞台上證明自己實力。2020年的東京奧運,是日本東京第三度取得奧運舉辦資格,這場奧運原本也象徵日本走出三一一地震陰影後,重新振作的代表。

然而,2020年東京奧運會,從籌備過程經費就不停膨脹,到幾乎接近舉辦的時刻,竟爆出武漢肺炎疫情,不但延期一年,甚至時至此刻,日本確診數量仍有不少,日本國內仍有輿論希望停辦。但在風雨飄搖中,日本仍舊勉力將這場奧運會進行下去,這精神仍十分令人敬佩。

台灣過去曾舉辦過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及世大運,這都是台灣歷史驕傲的時刻。但我也希望,台灣能在未來持續以舉辦亞、奧運作為長期目標,以日本這樣規模的國家,舉辦奧運都如此多波折,我相信台灣多走一些挫折,只要方向正確,我國必能有機會舉辦更上一層級的運動賽事。此次東京奧運採取的防疫高規格,不但沒有觀眾,選手除比賽外,其餘人都必須全程戴口罩,這樣嶄新的模式,若延續至將來,台灣這次在疫情控制的能力上,我相信更能向世界證明,台灣有能力克服困難,舉辦亞、奧運這樣的比賽。

而本屆奧運另一個重點,當然是2018年東奧正名台灣公投案,功敗垂成的問題。本來此次奧運在日本舉辦,外界預期日本與台灣關係友好,加上有部分日本人士也積極推動台灣正名。惟國際奧委會對此事強烈反對,2018年更爆出中國蠻橫取消台中市政府籌辦已久的第一屆東亞青奧。這對台灣損失相當大,也讓台灣體認到即便國際情勢對我有利,但在中國掌握的關鍵話語權,其體育綜合實力又難以被國際社會忽視之前提,難望國際體壇願忽視中國態度,而獨厚台灣政府。

然而,即便如此,台灣的正名之路,仍不應輕言放棄。更何況國際情勢曾對我有利之時,台灣更應該窮盡所有之力,讓我們在國際體壇上擁有自己該有的稱謂。過去在冷戰時期,敗退來台的國民黨政權,堅持漢賊不兩立政策,國際社會多次勸說放棄其堅持代表中國的名義出賽,而應以台灣地位為實。為奪牌考量,蔣政權曾默許以「Taiwan」名義參與1960-1968年的奧運會。但當年政府仍視「台灣」為屈辱打壓,1976年蒙特婁奧運,我國政府竟拒絕以「台灣」名義出賽。這都是關鍵性的歷史錯誤。隨著1971年我國喪失聯合國會籍,1979年美國斷交,國民黨政府最後在國際情勢最壞情形下,1980年簽署《洛桑協議》接受「中華台北」名義出賽。也是將滿手好牌用盡,只圖中華兩字,但卻與台灣事實愈行愈遠。

總之,參與奧運會能爭取台灣正式名稱出賽,仍是我們長遠不能放棄的目標。若公投途徑失敗,我不認為應曲解為台灣人喜愛「中華台北」,而是台灣人心疼國手權益可能受損,更不樂見政府一如當年選擇棄賽,傷害選手權益。但我們仍應以其他管道或方法,尋求解套。

回到我前面之呼籲,或許我們仍應先以爭取大型體育賽事在台灣舉辦,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舉辦體育賽事之肯定,同時也能提高我國選手及民間社會對體育的信心,進而創造更好佳績,如此正向循環,提升我國體育綜合實力,讓國際社會正視台灣體壇地位,或許會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途徑。

東京奧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期盼台灣選手接下來更優異的表現,為台灣拿下更多獎牌,大家都能載譽歸國並「穿金戴銀」!

(立法委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