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市民大道

 

戰後台灣的中國化,名實論的荒謬現象反映在場所借殼的便宜行事以及粗暴。道路普遍以中山、中正為名,威權崇拜;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浮面四維八德觀,凸顯禮義廉,更有庫倫、歸綏⋯遍地中國。總督府成了總統府,行政、司法,諸院的原日本殖民統治官署借用,凸顯流亡政府臨時性。立法院以學校校舍改建,還有違章使用情形。從文化視角批評:在台灣這個叫做「中華民國」的國家,政治形式和儀式都不適格。民主化建構在虛妄的基礎。

話說,有樣學樣四不像。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後,一條西東向寬闊道路形成,上面高架,地面一般道路。煞有其事地徵求命名,「市民大道」就這樣出現了。貫穿市中心,行經萬華、建成、中山、大安、松山諸區的這一條道路,除了台北車站一帶,建築更新而有新貌,許多路段原是向鐵道的老舊建築背面。十幾二十年了,一樓普遍成為餐飲店家,入夜後彷彿帶狀夜市。二樓以上則是加蓋違章,鐵柵窗口,對照著遍地奢華豪宅,雜亂的形貌成為首都化外之地。

台中市有一條「台灣大道」,是中正路延伸中港路而成。都市更新的軸線,名副其實。台北市的「市民大道」,空有其名,侮辱了「市民」性。難怪有人說,台北市其實非常醜陋,從天龍國變地虎國了。說到台北都市景觀,還有人懷念高玉樹,他曾是民選市長,改院轄市官派時,中國國民黨為避嫌,還特任他為市長,仁愛和敦化兩條林園大道的前瞻性歸他。

市民大道理應彰顯「市民性」,至少應像「台灣大道」在台中的樣子。在一些國家,「獨立大道」、「自由大道」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和政治意味,不是隨便為之的命名,常是宏偉景觀。台北市,讓「市民大道」的老舊違章以屁股當臉,塗了口紅算數。歷任就不用說了,兩任將屆,「改變台灣從台北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的口號,飄浮在空中。什麼跟什麼嘛! 難道是習慣的「是這樣啦」、「不是這樣啦」可以搪塞的嗎?這就是民主化後的台灣問題:淺薄的文化意識,輕浮的政治態度。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