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意識,文化意識

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剛過,印象裡這個悲愴之日似乎成為連續假期,被許多人當做商機和嬉遊之日。一九九○年代末,李登輝總統在台北市的新公園築立了紀念碑,進行替代、遲延近半世紀的道歉;陳水扁市長易為二二八和平公園,配合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的設置,彷彿只是點綴。馬英九繼任市長時,文化局長龍應台順口的「慶祝」二二八說,引發軒然大波,應是元宵節在即的口誤,但也反映台灣社會對紀念意義的輕忽。

紀念二二八的意義並不盡然存於台灣社會,有些政客的回映只是著眼於自己。新聞媒體以連續假期議題的視野,反映了輕浮的大眾消費社會現象。多少事件受難以外的人真正凝視、省思這個日子?紀念日成為一般假期,大肆渲染遊樂休閒效應。怪罪昔日龍應台的口誤,有什麼用?馬英九被認為分化二二八受難家屬,還自以為有貢獻呢!

二二八事件後的台灣人,在長期黨國專制統治之下,重經濟、輕文化,肉體重於精神,這種病理影響了國民人格的發展。戰後一些參與中國國民黨制台有功的半山,進祿榮華富貴:吳濁流筆下的連戰家族就是;特務林頂立得到國泰人壽和產物保險特許經營權而有的創辦人名義,是二二八事件羅織台灣精英罪名的回報;吳伯雄在黨國體制平步青雲,他父親的雙胞胎哥哥、他伯父吳鴻麒時任高等法院法官也是二二八受難者,英魂卻被親人踩在腳下。只批評黨國殖民性的殘暴不夠,台灣人也要反思自己。柯某,就甭說了,心術不正!自以為是!言不及義!權柄徒成笑柄!

已故的女詩人杜潘芳格,其姑丈張七郎父子三位醫生都在花蓮鳳林被屠殺。她的生日正是蔣介石調動軍隊登陸基隆、展開肅殺的日子,因此不慶祝。「三月九日/是我生日/…花蓮鳳林…/親愛的姑丈⋯被慘殺的二二八/殺人軍團,惡魔軍團登陸本土玄關基隆港…。從此/不再慶祝了/請勿再向我說:生日快樂」,她的詩〈生日〉是歷史意識、文化意識。民主化了,國家的主人要體認權利和責任的雙重性。

台灣人啊!好好想想台灣的歷史。台灣人啊!好好形塑歷史意識和文化意識。(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