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的外籍看護說幾句話

我是神經內科醫師,門診看到的病人年紀偏高,且殘障病人也不少,因此常有機會接觸到陪伴病人就診的外籍看護,而見證到不少病人與家屬對幫忙他們的外籍看護有欠尊重。

喘息服務申請條件再放寬,十二月一日起,長照需要等級二級到八級者,若外籍家庭看護工休假、或因故請假無法協助照顧,就可申請喘息服務。(資料照)

(資料照)

 

當我問病人在家中的情況時,家屬常答非所問或語焉不詳,但當我把眼睛轉向日夜照顧病人的外籍看護時,她們常會先看看家屬的眼色,才怯生生地回答,而她們所提供的訊息,常幫我找到問題的所在,因為他們是真正夜以繼日照顧病人的關鍵人物,然而很遺憾地,她們似乎並沒有得到家人甚至病人的尊重。

我一直認為醫護專業人員能幫忙這些老年或失能的病人實在有限,而真正能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是這些在家廿四小時隨侍身旁的外籍看護。有時,我忍不住會在病人離開診間時,當著家人面前對這些勞苦功高的看護說一聲,「謝謝你的用心照顧,他現在看來比上次好多了。」 很可惜有時因為語言的隔閡,她們無法真正理解我所說的話,不過由我的眼神與笑容,她們也都展現驚喜。

我的好友音樂家曾道雄教授在我們共同發起的電子報「醫病平台」,幾年前曾以「赤道那邊來的天使」撰文分享他如何感激來自印尼的外籍看護帶給他家人的幫忙,同時也揭發有些國人對外籍看護非但沒有給予應得的尊重,反倒做出一些不人道的虐待,而發出正義的怒吼。他最近與我分享這位外籍看護已經期滿離台,回到故鄉與相戀多年的情人結婚生子,並因為在台灣辛苦工作的儲蓄,而現在擁有自己的房子,並幫忙弟弟完成學業,擁有非常幸福的人生。

這使我不覺想起大學時代,一位留學台灣的美國人曾以「狄仁華」的筆名,在中央日報副刊以「人情味與公德心」為題,發表一篇針砭台灣社會的文章,當時曾經引起台灣社會深切自省,甚至在大學校園引起軒然大波。曾幾何時台灣社會已有長足進步,並贏得「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的雅譽,但如果這種民風的改進,能不只是對來台觀光的外籍人士,也能進而影響家有外籍看護的台灣人,我們才能對外國人對我們的稱讚當之無愧。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端看其對待社會最弱勢者的態度而定。」我想以這句話來激勵國人尊重、善待照顧我們家人的外籍看護,因為她們的付出,我們才能放心外出工作、求學、旅行。

(作者為醫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賴其萬

賴其萬
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曾任台大神經精神科主治醫師、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癲癇中心及神經生理診斷實驗室主任。 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