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棄奴化教育的「標準課綱」


林碧堯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2015-06-04 11:10


奴化教育是反人性的,也是獨裁和殖民體制的工具,「標準課綱」成了合法的掩護體。

目前的老一代,無不是在「標準課綱」下受教育,在「標準課綱」薰陶下成長老化,即使多少會有內在的掙扎,但畢竟是「順道者昌」的「順民」,明知從「仇匪」到「親匪」的「標準課綱」在變化,亦只能徒呼負負。如今,中學生都已出來反部訂課綱,老一代該有責任把歷史軌跡交代清楚,以供參考。

六十年前,父母高期待地送子女進小學,然而在當時「標準課綱」下的第一課就是:「我是中國人,你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國人」,天天都要唸一遍。早上升旗典禮就得大合唱:反共,反共,反攻呼依死*…。課堂裡的音樂課,五音不全地教唱:消滅共匪,炒蕃籤*…。萬惡共匪的塑像,至今歷歷在目。

鄉下廟庭廣場的戲碼,除了南北管大戲和布袋戲外,不時加演「陸光劇團」的時代戲碼,無不以「反攻大陸」和「殺朱拔毛」為主。內容不脫萬惡共匪的描述,和民族救星的偉大,戲尾則在國軍口含血刃,手提匪首的血腥中謝幕。這也是「仇匪恨匪」教材的課外活動。老一代就這樣在「仇恨的教育」中度過童年。

中學課本唯一的就是「部訂標準本」,更是考試的「聖經」,不可踰越,這部分連龍應台都說過了:「我們從小被教育這個小島代表整個中國。我們成長在一個矛盾的環境中,總是在學習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卻假裝你周圍的東西並不存在」。她的代表性詮釋正是「部訂標準本」的毒害。這種「反人性的教育」遺毒,並不只局限於國內

七零年代到美國唸書,看到中國人就會聯想到「萬惡的共匪」,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談任何的「接觸」,即使聽聽「黃河」和「梁祝」交響曲,都會擔心「隔牆有耳」,因為不知同是台灣留學生中藏有那位「職業學生」。「匪諜就在你身邊」的「基本教材」,如影隨形,即使到海外都擺脫不了。

解除戒嚴後,局勢即使已改變,「兩岸交流」又成新的「標準課綱」,但在學校宴請「學術交流」下的中國學者時,要和「共匪」一起吃飯「交流」,再豐盛的佳餚和「友誼」,都如同雞肋矣!可見教育部的「標準課綱」遺毒,真是既深且久遠。

如今,台灣已是自由民主的年代,早該走出獨裁體制下的奴性教育課綱,邁向民主自由的人性教育。揚棄「反人性的教育」課綱,正是中學生反「標準課綱」的基本訴求,值得肯定。

*註:鄉下小孩唱標準國語:「反攻大陸去」和「殺漢奸」的走音。

< 資料來源:民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