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終於迎頭趕上

 林碧堯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2015-05-18 10:00 
 
【專文】奇美博物館終於迎頭趕上
奇美博物館成立於1992年,2014年遷移至臺南都會博物館園區奇美館,今年正式對外開放,其前景與發展都是眾目所盼! (翻攝自奇美博物館官網)

 

逛在哥本哈根街頭,總會走進嘉仕伯博物館(Ny Carlsberg Glyptotek),除了欣賞即期特展外,在中庭的庭園咖啡店歇歇腳,甚至中午簡餐,都可以感受到丹麥富商特有的品質,也好幾次都會聯想到台灣的「奇美」,那時的奇美博物館尚未走出仁德廠區。

今年四月上旬初訪日本岡山的倉敷美觀區,走進倉敷館觀光案內所就遇見「西洋美女」(圖二)迎客,看來不像是複製品,但也立刻印証倉敷是日本首先引進西洋近代美術的據點,而最賦盛名的就在大原美術館。

兩尊巨大的意大利銅彫當門神,氣勢已不凡,館內珍藏品以印象派大作當鎮館之寶,那是館主大原孫三郎(倉敷紡織) 託付西洋畫畫家兒島虎次郎親自由世界各地蒐集約100多幅的當代的西洋,及中東美術畫作,首開日本美術西洋風之先河,也初償大原回饋社會的心願。隨著事業版圖的拓展,大原美術館除了本館外,逐漸擴展完成工藝館、東洋館、分館、兒島虎次郎記念館及新溪園和博物館商店,讓倉敷的白壁文化增添了濃濃的藝文氣息。大原美術館就這樣守護著大原孫三郎的故鄉,好浪漫!當然,除了「在地」巨賈的心願和付出之外,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才能造就出當今倉敷的內外皆美。


  圖一 新奇美博物館頗具發展空間。

年初即聞奇美博物館遷館完成,並交給台南市政府後,正式對外開放,這是許文龍先生為台灣「在地」走出漂亮的第一步,所以特別趁四月下旬「春季之旅」前往拜訪。座落在遠離市囂的都會公園,奇美新館的確是美侖美奐,尤其是從阿波羅噴泉廣場,連接奧林帕斯橋到繆思廣場的空間,實屬得天獨厚,加上週邊腹地,足夠進一步的完整規劃與發展。

館內人潮洶湧,有點像趕集的潮流,駐足品賞的比例並不高。比起舊館,空間寬敞許多,不過陳列展示的格局,似乎沒太大的改變。例如兩幅夏卡爾(Marc Chagall) 可「獨當一面」的 作品和一件古董傢俱擺在一起,難免失色。比起安藤地中美術館的一壁一畫的展示空間,夏卡爾在奇美就太委曲了。樂器廳該是奇美最足以自豪的特色招牌,但是把名琴擺在「工作室」般的空間裡,未免太委曲了吧?何況奇美尚有交響樂團;如何讓名琴展示也能襯托出音樂的美,這種空間設計可能是比較大的挑戰吧?

圖二 倉敷把西畫帶進日本,這是倉敷遊客中心的西洋美女。

奇美博物館的珍藏內容,份量是夠的。不過,比起大原美術館五個分館的設計,參觀奇美就會顯露出時空的壓迫感。同樣是羅丹廳,嘉仕伯就讓人感受親切多了!博物館的空間設計,確是大學問。 嘉仕伯博物館成立於1888年,大原美術館成立於1930年,奇美博物館雖成立於1992年,而在2015年剛走出公共文化財的第一步,其前景與發展都是眾目所盼!台南是台灣的文化首都,應足以接下這件文化的榮譽棒才對。目前,台灣似乎只有一個「故宮」才算博物館,奇美應有機會出頭天!


 圖三 大原美術館分館前的「石敢當」,也是路標。圖四 大原美術館本館前的門神:羅丹的「加萊義民」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