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賞謝志偉「不拍馬逢迎的外交姿態」德媒:脫帽致敬!

 

駐德代表謝志偉本月接受德國公共行政月刊《機關明鏡》專訪。圖為駐德大使謝志偉(左)與前德國在台協會大使歐博哲。(資料照)

駐德代表謝志偉本月接受德國公共行政月刊《機關明鏡》專訪。圖為駐德大使謝志偉(左)與前德國在台協會大使歐博哲。(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駐德代表謝志偉本月接受德國公共行政月刊《機關明鏡》(Behörden Spiegel)編輯Peter Slama專訪關於台灣外交議題。專訪也肯定謝志偉的德語造詣使他獲得德國外交官的認同,而謝志偉「不拍馬逢迎,也不急於投人所好」的外交姿態也讓該刊編輯直呼「我們脫帽致敬!」

題為「鴻溝越來越深(Der Graben wird immer tiefer)」的專訪中先是提到台灣在中國壓迫下的外交困境,接著話鋒一轉便暢談台灣的軟實力,直呼台灣是「經濟繁榮的科技大國」無誤,台灣的IT軟硬體非常強大且成功,擁有國際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TSMC)。醫療科技方面,台灣國內的高端生物製劑公司所研發的疫苗已獲得世衛(WHO)推薦為有效,此外,在自行車品牌方面,捷安特、美利達也是首屈一指。

「在歐洲,除了梵蒂岡,沒有一個國家承認我們是主權國家」,66歲的謝志偉有時以「潛水艇」(U-Boot)為「地下大使(Untergrund-Botschafter)」隱喻,自我解嘲作為一個外交地位頗具爭議的國家代表。

被問到台灣會被中國統一嗎?謝志偉表示,「我們在各方面都感到被中國逼到了牆角,我們之間的鴻溝比台灣海峽還要廣、還要深,幸好有這個海峽將我們與中國隔開」,台灣人擔心北京可能會尋找一個進攻的藉口,以轉移國內對政治災難的注意力。

台灣在2019年成為了第一個實現婚姻平權的亞洲國家,謝志偉對此表示,「這種寬容可以追溯到從上個世紀起,台灣人一直為身份認同的問題所困,所以人們在下述的問題上能展現更多包容與理解:『我是男人,女人,還是兩者兼而有之,抑或夾在中間?』。島上歷來接受外來政權統治 ─ 無論是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中國人─或是部分漢人面對原住民時懺悔的自我反省之極端邊緣經驗,在在都發揮了作用。台灣不僅是亞洲華人社會寬容和自由的燈塔,也是整個地區的一個小卻重要的典範。」

謝志偉也坦言,他的確不由自主地盡可能地公開地支持中國人、香港人、西藏人、維吾爾人及蒙古人的民主化運動,也知道造成中國大使館多次向德國外交部抱怨他「推動台獨」。

謝志偉繼續說,但他不在乎,他寧願當「問題製造者(Problemat)」,而不僅是外交官(Diplomat),「因為我堅信,台灣是否是獨立國家不應該取決於中國的解釋。最主要的是,我們台灣人是自由的人。我們要的是無憂無慮(sorgenfrei),而不是被放逐獵捕(vogelfrei)」。以上字詞也都巧妙押了尾韻。

專訪肯定謝志偉的德語造詣與對德國文化的熱愛,也因此得以與德國人平起平坐,該專訪編輯Peter Slama表示,「謝志偉作為台灣在德國的『代表』近六年,能言善道、從不辭窮、勤奮幹練、嗅覺靈敏,再加上不拍馬逢迎,也不急於投人所好的外交姿態。我們脫帽致敬!」

謝志偉也將專訪的全文翻譯分享到個人粉專,謝志偉對此幽默笑道,「要降低老共氣焰,同時增長他們身高的唯一方法:讓他們跳腳」,並指出,《機關明鏡》乃德國為公務人員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月刊。該刊主題聚焦於公共行政等議題,國會立法機關、工商行會及外交使領館人士亦廣泛參考該刊提供之資訊。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即時新聞〉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